近日,据网络爆料,长沙万科森林公园项目的跟投员工已联合撰写两封公开信,一封致现任万科集团董事长,另一封递交给相关巡视组,以期推动自身诉求的解决。
图源:地产天官
信中明确提及,2015 年,多名员工共同跟投长沙万科森林公园项目。截至目前,该项目约 95% 的工程已完成竣工交付,大部分房源也已成功销售并实现回款,然而参与跟投的员工却始终未收到应得的分红。
图源:地产天官
图源地产天官
展开剩余74%员工们表示,十年前,部分同事拿出资金投资公司项目,如今不仅未获取任何收益、连本金都未能收回,甚至连公司层面的合理解释都未曾得到,最终只落得 “风险自担” 的结果。
一名曾参与 “万科森林公园” 长沙谷山项目跟投的万科离职员工,以自身 “血泪经历” 讲述了背后的困境:他掏空家中多年积蓄,通过万科内部平台 “鹏金所” 融资,还抵押了个人房产,才凑齐 175 万元跟投款。为推进项目落地,他奔走于政府部门协调事务、牵头负责拆迁工作,甚至因过度劳累住院治疗。如今项目大获成功,销售额远超预期,回款金额超 36 亿元,但八年过去,他连一分钱本金都未收回。
更让他无奈的是,离职后不仅未获得任何补偿,反而需要自行垫付社保费用。对比部分 “未偿还鹏金所欠款” 的员工仍能拿到 N+1 补偿,他直言自己 “相当于给万科免费当了八年牛马”。
而长沙谷山项目并非个例。据了解,类似的跟投纠纷项目,在万科体系内或有数十乃至上百个。这意味着,可能有成千上万名员工及背后的家庭,正深陷跟投 “黑洞”,部分人的基本生存都已面临挑战。
事实上,跟投机制本身并无 “原罪”,它曾是房地产行业激励机制的一次重要创新尝试。其核心逻辑是让员工与公司 “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”,既合理又具激励性,一度被视为行业活力的体现。但近年来,这一机制在万科的实践中逐渐 “异化”,沦为部分员工口中 “领导画饼、员工买单” 的利益收割工具。
跟投员工在信中动情写道:“在我们人生最好的年华,我们与万科相遇;将最宝贵的青春,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万科。公司曾大力宣扬的企业文化,是我们工作中引以为傲的坚守 —— 只要不触碰红线,每个员工都在拼尽全力成为更优秀的人。”
“我们曾那样信任万科,全心投入工作、奋力拼搏,常常加班至深夜,连节假日都无法陪伴家人。但大家始终秉持‘以客户为中心’的理念,对每一项工作都高度负责,尽心尽力完成每一个任务。”
“我们见证并参与了一个又一个项目的顺利交付,为城乡建设与百姓美好生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,也憧憬着自己与万科共同成长的美好未来。我们始终以服务更多客户为使命与初心,将公司视作实现个人与集体共同发展的平台,也格外珍视与团队并肩作战的情谊。”
曾经,他们深爱着这家公司,以身为万科人为荣;如今,双方关系却已走到 “只差对簿公堂” 的边缘。
员工们表示,若不是被逼到 “万不得已”,绝不会通过四处求助、向巡视组反映情况的方式维权。作为曾以 “情怀” 著称的万科,本应承担起企业责任,切实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。
如今矛盾已激化到这一步,“好聚好散” 早已成为奢望。最坏的结果,便是员工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—— 这显然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局面。
文章综合地产天官、向爷房谈、地心影力、网易号等
发布于:湖南省下一篇:没有了
